新京报(记者李一帆实习生郑斯林)四川省泸州市古林县二郎镇铁桥村赵永贵等六名村民率先筹集资金修复这座桥梁。由于后续资金不到位,他们欠建设方建设项目资金,被起诉后变得“背信弃义”,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
今天下午(10月17日),王兴二郎镇副市长在回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村民们已经修复了这座桥,以方便大家出行。目前,六名村民和桥梁建设者达成了庭外和解协议。此外,据报道,一些当地企业表示愿意提供财政援助。
古林县委员会对外宣传办公室宣布,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官方截图
村民们带头修理这座桥,被起诉后成了“老莱”。
赵永贵是铁桥村的村民。由于该村通往古林县最便捷的桥梁年久失修,他早在2016年就有了修复这座桥梁的想法。因此,赵永贵动员村民寻求政府支持,并希望尽快完成公路桥。
一份加盖铁桥村委会公章的文件显示,2016年5月12日,二郎镇“铁桥村桥梁建设领导小组”成立,铁桥村党委书记程良之任组长,姚佳村党委书记杨泽森、水泉村党委书记梅清、铁桥村党委副书记陈万孟任副组长。
据村民介绍,在大桥的实际施工中,参与“领导小组”的三个村和二郎镇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赵永贵担任了大桥施工的实际主持人。
大桥主体将于2016年10月竣工。然而,大桥建成后,后续资金被推迟,赵永贵等人无法按照合同支付余款。
2018年10月,赵永贵和其他六名村民被施工队带上法庭。2019年2月,古林县法院裁定,赵永贵等六名被告已向原告叶莉支付223,000元及相关利息。
4月,法院发布了另一份执行通知,要求六人履行上一份判决中确定的义务并承担执行费用。由于无力偿还,赵永贵等六名村民未能履行判决。9月,他们被法院列为“司法欺诈的执行者”。
政府:村民们已经和建设方达成了协议
赵永贵和其他6名村民因拖欠桥梁修复费而变得“背信弃义”。被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10月15日晚,古蔺县委员会对外宣传办公室在关伟发布了《古蔺县人民政府关于起诉二郎镇赵永贵等六人集资修复桥梁债务的信息办公室》。通知单位签名为“古林县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
今天中午,新京报记者从古林县二郎镇一位姓王的副市长那里了解到,在镇政府的干预下,六名村民和建桥方达成了庭外和解协议。
王副市长告诉《新京报》记者,特别工作组将积极推动解决解除六名违背诺言的村民的身份和归还被冻结的村民财产的问题。
关于铁桥村道路公共设施的现状,王副市长表示,村民们主要通过村里的主干道和赵永贵等人修建的公路桥的位置在镇上做市商,这主要是方便村里的村民出行。这座桥是一条方便的通道。
王副市长告诉《新京报》记者,“六名建桥工人正在做好公益工作。政府也应该在中间发挥支持作用,支持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据公共媒体报道,古林县二郎镇人民政府市长傅晓峰表示,一些当地企业已经表示愿意提供财政援助。
校对李香玲